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
作者:坏土豆

本文转载自:一个坏土豆(ID:iamhtd)
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
撰稿:野魔芋

本文用独特的视角剖析,日本的自杀文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

你可能说,日本人都死了,你还说人家?太不厚道了。

其实,就是日本对自杀的宽容和从众的心态,导致自杀率高居不下,不谴责这种行为,难道还鼓励自杀?

 

野魔芋说:
很多人说:日本人素质高,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,所以有啥事情都想自己给解决了,给自己一个最美的结局
听到这话我也是笑了。
嗦嘎,这日本太君到死都不忘记吹牛逼!
这个解释听着就一乐,要知道,现在的日本人,最喜欢的自杀方式就是跳地铁
东京地铁,是日本自杀族的最爱,2016年时,日本公布了10年的跳地铁事件,总数超过了3145件。
这还就是东京地铁的统计数量,加上整个日本,一算不得了,平均下来每天都有人跳。
自杀族专门选早晚班高峰期,纵身一跃,鲜血四溅,身上零件到处飞,一条地铁线几万人都上不了班了,这叫不给人添麻烦?

第一部分:从切腹到跳地铁,自杀是日本人的传统技能

第二部分:日本人不想给别人添麻烦?可日本人最爱高峰期跳地铁

第三部分:日本人悍不畏死?这又是一个谎言;

第四部分:自杀都被日本人包装成了工匠精神;

第五部分:经济滑坡与孤独,让日本人对自杀独有钟情;

第六部分:偏执的日本民族,其实是一种精神疾病
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
1868年3月,法国军舰杜卜雷号来到与大阪边上的堺市,他们的任务是测量堺港的数据。
期间赶上了日本一个什么节日,不甘寂寞的法国人跑上大街上肆无忌惮的寻欢作乐为非作歹,日本守备兵士队长箕浦猪之吉、西村左平次跑过来和法国人交涉……
 
双方进行了非常不友好的交流,并互相慰问了垃圾话,最后上升到了武装斗殴,最后11名法国士兵被杀。
法国人雷霆暴怒,日本明治政府两股战栗,答应法国人的五个条件,其中一个就是当面处决凶手。
 
许多日本武士听说要谢罪自裁,打了鸡血一样的纷纷踊跃参加,导致报名人数过多,还需要筛选。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最后精挑细选了20人,日本还派出两位少将出席监斩,并邀请法、英国使节等20余人现场观看。
 
第一个登场的是25岁的箕浦猪之吉。
切腹之前,先对法国人全家进行了问候,然后一刀扎进去切了个十字形,准备拽出自己的肚子里的零件,扔向法国人……
介错人一看情况不妙,挥刀直接砍头,没想到太过紧张,砍歪了,箕浦还安慰介错人:没事,再来一下!
介错人连砍三刀,才把他头颅斩下。
 
第二个上场的是24岁的西村左平次,他做的是字型切腹,为了防止闹剧重演,在西村刚切腹,介错人马上斩下了他的头颅。
然后就是漫长又重复的环节。
法国人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,看得吓尿了,加上周边的日本人呐喊声此起彼伏,法国人脸色煞白说不要了不要了。
 
日本人说你说不要就不要?不行!还不够
到第十二个人上来的时候,法国人实在顶不住了,看吐了。
法国人说我们士兵死了11人,一命抵一命也够了。差不多得啦!
法国人转身走人了,让日本赶紧赔钱。
一看切不了腹,剩下的日本武士一脸遗憾,对法国人破口大骂,而那11个切腹的人,则成了日本瞻仰的英雄。
 
武士道切腹是我们最了解的关于日本自杀的体现。
日本的剖腹最早出现在公元989年,一个叫藤原义的贼被抓之前用刀切了自己,这个故事就被塑造成了仪式感。
 
其中比较重要的历史记录:1333年,日本正在搞倒幕运动,天皇围攻京都。
守城的北条仲时逃出一看,大势已去,于是切腹自杀,部下432人一齐跟着切腹,打破了日本集体自杀的历史记录。
 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在江户时期,切腹已经有了一整套的仪式和方法,是上层武士选择死亡的必备方式。
神道教兴起之后,切腹又被套上了神话般的宗教地位。
 
之所以切腹,不切心脏和喉咙,因为日本人认为一个人的魂在腹中,切腹才是切要害。
而且切腹不容易暴毙,可以慢慢切,一个武士要是忍着痛,切个30来分钟,那才是牛逼的体现,才是对死亡的蔑视,才是忠诚的表达。
扎心脏这种一秒钟就过去的方法,一点仪式感和挑战性都没有,日本人觉得太不过瘾了,没有工匠精神!
 
不过作为全球最会吹牛逼和喜欢包装自己的民族,做啥都要套上工匠精神,日本武士也就是说的好听,切腹的时候,都需要一个介错人,帮忙砍两刀,要是真牛逼你硬挺着啊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即便是这样,切腹这种畸形文化,除了流行武士、军人,也渗透进了普通日本人的生活,在日本民间也非常流行。
而到了现在,日本人倒是不切腹了,换成各种方式的自杀,比如最爱的跳地铁,新闻里经常就是早晚班的高峰途中,日本自杀族突然就一头扎了进去……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 
自杀虽然在世界每一个地方都存在,但日本是唯一一个在民族间形成了强烈自杀文化的国家,甚至于成为了日本喜闻乐道的传统技能
因为日本人对自杀有一种畸形的推崇和痴迷。
 
到今天日本的自杀率并非全球最高,但长期稳定居于全球前列,每10万人的自杀人数是14.6-18.8,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。
注:中国的数据是6.8-8.1
 
日本的自杀率为啥这么高呢?
有各种各样的解释,这里又不得不说,日本人太会包装,自杀都自杀出了各种荣誉,都成了光荣耀祖的事情。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比如很典型的,许多人说自杀是一种悲剧,而日本文化里悲剧是很美的事情。不管是古典的忠臣藏和现代的失乐园,都缀着极端的悲剧尾巴。这种人生短暂脆弱,世事瞬变难料的思维,始终贯穿日本人的生命认识。
而同时,日本人素质高,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,有啥事情就自己把自己给解决了,还不如给自己一个最美的结局
 
听到这话我也是笑了。
嗦嘎,这日本太君到死都不忘记吹牛逼!
 
这个解释听着就一乐,要知道,今天的日本人,最喜欢的自杀方式就是跳地铁和跳轨
东京地铁,是日本自杀族的最爱,2016年时,日本公布了10年的跳地铁事件,总数超过了3145件。
这还就是东京地铁的统计数量,加上整个日本,一算不得了,平均下来每天都有人跳。
 
这频率的变态性也是没谁了。
各个国家都有跳地铁的,也就是日本人跳到了痴迷的地步。
东京的地铁修得早,又没有护栏,车又快,成为日本的自杀名所,而且日本人最喜欢选择上下班的高峰期,大家都知道日本早晚班的地铁拥挤到有多么变态,都是列车员拿工具把人往车厢里面硬塞,地铁站里水泄不通,等到列车要过来的时候,日本的自杀族纵身一跃。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立马血花四溅,身上的零件到处飞,溅周围的人一脸,想想那个时候地铁站正是人群扎堆的时候,画面有多酸爽。
一个日本人一跳,旁边的人看到了,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心理传染,越来越多的人有样学样,要知道,日本人的从众心理最普遍的。
而且高峰期这么一折腾,整条列车线就别想开了,没几个小时这个事情搞不定,现场也清理不好,给日本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。
你丫不是不爱给人添麻烦吗?你特么这么一跳,直接上万人班都上不了了。
比如随便找个2008年5月3日,东京新宿站一人跳入铁轨自杀造成事故,导致5个班次列车停运,3.5万人出行受阻,成了当天的头条新闻。
 
因为XXX站发生人身事故,XX线暂时停运。
这样的新闻在日本天天播。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1997年到1998年时,日本地铁中央线由于采用橘黄色的车厢,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,加上中央线又直又快,让日本人非常喜欢选择这里结束生命,导致列车没办法工作了,晚点成了家常便饭。
 
于是媒体进行了报道,这下子更不得了了,更加吸引日本人扎堆跑过来跳…..
最后日本政府实在受不了了,公布了法案,所有跳地铁的人,带来的经济损失,由自杀族的家属承担,这才让日本的地铁自杀族有所收敛。
地铁不让跳了,于是日本人就去找环境优美的旅游胜地,比如日本富士山脚下的青木原树海,因为最为幽静秀美,每年一堆人去上吊,这就苦了日本搞旅游的,倒了血霉,你想想游客兴致盎然的时候看到这一幕心理阴影有多大…..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于是,日本的景区各种告示牌和志愿者热线电话:
稍等下,如果有死了才能解决的事,请到这里跟我们聊聊~
命是爸妈给的,想想你的父母兄弟孩子,别一个人发愁,找我们聊聊吧
能忍受风吹雪打,依然绽放的花,才是一朵真正的花!
你连自己的心也要一同抛弃吗?!
…..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还有人说是因为日本人性子烈,宁为瓦碎不为玉全
这就又是搞笑了。
 
日本人搞宣传是最强的,二战结束时一亿玉碎喊得震天响,德国人不坑不哈,结果最后苏军打柏林的时候还牺牲了20多万,希特勒戈培尔克莱勃斯等一群最高官员全部自杀。
当然,我这里并不是说这样的方式是对的,但是要说日本人悍不畏死那就太牵强了,二战后全日本跪倒,天皇带头求饶,整个国家修慰安所,日本军国主义头子没一个敢自杀的,东条英机实在丢不起人,佯装了两次自杀的样子,都没死成,知道最后不得以送上绞刑台还舍不得死。
不仅性子不烈,日本人还是最惜命的。
所有的救援行动,日本的营救率是最低的,因为救援队首先要保障自己的安全。
当然,保障自己的安全是对的,但是日本人对自己的安全保障小心到了极致。
1985年日本123航班最大空难,全机509人,本来当时近100乘客没有死,结果救援队不敢在山区降落,在空难后14小时才开始行动,最后导致就4个人救了回来。
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,首相数次指示让日本自慰队救灾,日本自慰队打死不行动,说有核辐射,凭什么让我去送死?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,日本的救援队,几乎没有价值,反正但凡有一点风险就不行动。
有趣的是,以上两件有代表性的事情,美国作为宗主国,美军都先出动了,日本人就是不动,因为自己的命最金贵……
日本救援队成员可能会去自杀,但是让他们用自己的风险去换别人的安全,想都不要想。
 
当然,还有人说,日本人敢于承担责任,出事了就自杀作为对自己的惩罚,这就又搞笑了。
到今天,日本企业的造假事件频出,不仅有福岛核危机,还有日本各种环境破坏,导致的水俣病等数次严重危机,每次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,但我们看有那个日本权贵或企业高管真的因为做错了事情而自杀的?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都是鞠躬道歉,一次鞠躬没用,就多鞠躬几次。
而且鞠躬归鞠躬,有错绝对不改,改了算你赢…….
好了,我们说回来,日本人这么惜命,而且脸皮还厚,就为啥自杀率这么高呢。
 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 
可能有人说:人家日本人都自杀了,人都死了,你怎么还骂人家啊。
你这么说,可能你就还没有30岁,对责任和生命还没有真正的理解,我不骂他们,难道还鼓励自杀?
 
日本人喜欢自杀,其中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认为自杀是露脸的事情,甚至认为光宗耀祖的变态心理,对自杀极度的宽容,进而到鼓励。
 
在日本人变态的宣传里,把自杀和、和壮烈捆绑到一起,忽悠了许多的普通人,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里,自杀是了却麻烦,是承担责任、保全名誉,用自尽解决问题,反而会得到他人的尊重。
 
为什么会得到尊重,这就和部分被忽悠瘸了的日本人对死亡的文化认同有关了。
日本自古崇尚自杀,历史悠久,日语里的自杀语汇多到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比拟,比如:
 
自毅、自绝、自害、自裁、自诚、殉死、追腹﹑情死、烧身、自殽、辣死、焦念腹﹑愤死、粗忽死、切腹﹑割腹﹑屠腹、自刃、喆腹﹑扇子腹﹑水腹﹑介错、入水、溢死、首溢、首吊、心中、焦理心中、一家心中、毅子心中、母子心中、玉碎、人身御供、人柱、殉国、决死像﹑特攻、死花、死亿捐等。
 
其实你看这些词就知道,要不变态没这么多想法…..
这还只是一部分,这些词语包括了各种自杀形式,日本人没有将自杀看成是罪恶。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这种关于死亡的词语,体现的就是日本千百年来自杀的道德基础。
而另外关键的一点,就是日本畸形的从众心理,就像我们说的,日本人跳地铁,都是扎堆去一个地方…..
在自杀文化的影响下,日本不少文化名人自杀,而且对自杀进行错误的解读,引起了大量的人效仿。
 
日本搞文艺的,动不动就寻死,一言不合就自杀,这些人很容易就形成了示范效应,最有名的就是日本三大文豪:太宰治、三岛由纪夫、川端康成。
 
1948年6月,太宰治跳河自杀。
1970年11月,三岛由纪夫进入日本陆上自卫队东部总监部,绑架人质。本来准备演讲30分钟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,结果看下面的人无动于衷,于是当场切腹。
1972年4月,三岛由纪夫的老师兼朋友,73岁的川端康成,口含煤气管自杀。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类似这样自杀的作家或者艺术家在日本还有很多,数都数不过来,北村透谷、有岛武郎、芥川龙之介、牧野信一、田中光英、生田春月、原民喜、久保荣……
到最后,感觉没有自杀的日本文学家,都不算是正儿八经的文学家了….
 
文学艺术作品的诱导性对一代日本人潜移默化影响是非常大的。
于是很多日本文学作品中,对自杀独有情钟,被描绘成一种神圣而永恒的事情,不停的在美化死亡。
 
文学作品给了死亡的不同的意义,文化名人又去践行那种意义,这对普通日本民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
 
村上春树写挪威的森林;
夏目漱石写心;
渡边淳一写失乐园;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这类文艺作品体现的是日本的一种叫物哀、无常、寂灭的死亡文化,由于日文和中文的翻译问题,不能直接用中文表面意思解读。
它和忧郁、忧愁还不一样,反正就是很丧。
可以用樱花来理解,樱花树从开花到凋谢仅有三五天一周寿命,日本人越看越感慨人生虽短,越觉得活着没意义。
再加上前面说的哪些文化基础,不知不觉就开始羡慕 刹那寂灭的樱花。
 
3月份,樱花盛开的时候,正好是日本自杀高峰月,日本政府还将3月定为自杀对策强化月。
你说,日本人心里难受了,想看看书,看看风景……
结果书里在凄美的描写自杀,抬头看看樱花又是转瞬即逝,读者肯定跟着学啊,只能越来越……
于是,作死在日本成了件很美的事情…..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新一代日本青年在这些书籍、电影、漫画的影响下,慢慢的形成了一种自杀偶像追随,加上疯狂扎堆,最后不得了了。
 
1977年,日本板桥区一个高楼,一位父亲带着2个儿子在跳楼之后,50多人陆续在此跳楼。
1986年,18岁的歌手冈田有希跳楼自尽,一周内30多人追随她自杀。
2008年,日本福井县东寻坊海崖,由于电视剧和文学作品的自杀情节, 25人慕名跑去跳崖。
1960年,日本推理小说大师松本清张写了《波之塔》,两名主人公都选择在青木原自杀,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上映,引起了自杀向往。
1993年,号称日本“自杀教父”的鹤见济,出版了一本《完全自杀手册》,重点提到青木原树海。
然后超过500人在这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,吓的日本政府赶紧禁了这部书。
 
鹤见济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:自杀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。
 
这个现象在欧洲也发生过,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讲述一个青年失恋而自杀,发表后欧洲开始模仿维特自杀,这种自杀模仿现象因此得名 “维特效应”。
 
在这一点上说,我们严格控制哪些有自杀、厌世、暴力诱导的文艺作品,弘扬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。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当然,为了美而自杀毕竟只是心理基础,而真正导致自杀的,还是因为日本的经济环境。
说白了,日本经济崩了,没钱了破产了才是多数日本人自杀的诱因,毕竟,除了骨骼清奇的艺术家,但凡日子能过好,普通日本人是舍不得死的。
 
日本自杀人数居高不下的几十年,正是日本失去的三十年。
在80年代的时候,日本处于最黄金的时代,大学生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,基本都是各公司求他们去上班,房价股价天天涨,买啥都升值,号称卖掉半个东京,可以买下整个美国
 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结果广场协议一签,日本闪崩,一夜回到解放前,30年过去了日本人的工资水平和90年代没啥区别,要知道当年在日本打工一个月就可以到上海买套房啊。
这30年里,日本经济严重衰退,失业率居高不下,再加上日本面积小、资源少,人口密度大,社会压力极大。
更重要的是,很多人80年代买了房,一辈子努力都还不起房贷,一点希望都没了。
 
这心态就跟吸毒一样,80年代到90年代初躺着都有花不完的钱,随便打工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,现在这样的日子再也没了…..
于是很多人都选择自杀解决问题。
 
1988年-1997年,每年自杀人数超过2万人
1998年-2011年,每年自杀人数超过3万人
两波自杀小高潮刚好在1997亚洲金融危机、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。
 
即使是到2021年,33年过去了,自杀人数依然居高不下。
2019年好不容易要降到2万以下了,但一波疫情又让连降了10年的自杀人数再次增长。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2020年,日本自杀了20919人,13943人是男性,6976人是女性,男性自杀人数下降了1%。
但是女性自杀人数却上升了14.5%,连续11个月飙增。
 
大人喜欢自杀,日本小孩也一样,学龄未成年人自杀440人,是日本40年以来最高纪录。
 
疫情期间日本女性自杀人数暴涨,主要是因为女性多在从事酒店、餐饮、旅游、零售业,而且日本很流行兼职员工,所以一裁员女性压力就很大。
日本男性其实也不好过,不像韩国,你还可以在职场上内卷,日本人卷无可卷,卡死在企业终身雇用和年功序列里饱受折磨。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在日本,在公司待得越久,所获的薪酬和地位就越高,公司也没有权力中途把你开除,当然用手段逼你主动辞职就另当别论了。
现实的日本和影视剧一样,上司咄咄逼人,下属唯唯诺诺,同事关系假情冷漠,不痛不痒。
 
在中国,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,工作不顺利,大不了换个地方打工,但是日本几乎是终身员工。
受不了你辞职啊,铁饭碗看你舍不舍得,就算辞职跑路,其他公司也不敢要你,因为你不够忠诚。
 
很多人都是忍气吞声工作,大部分时间花在公司里,一旦工作不顺利,是没有办法换工作的,只能一直熬下去,如果被公司开除,对日本人来说是奇耻大辱,是自己履历的污点…..
结果家庭成了丈夫的食堂、老公的旅馆。
 
出头之日遥遥无期,经济发展好了物价飞涨,一旦经济形势不好,又得节衣缩食,被下岗。
人受不了了,只想解脱,自杀的也就越来越多。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不过经济社会压力只是主线压力,另一个支线就是日本的孤独感很强,让压力和情绪释放不出去。
 
当代日本人不结婚、不生娃、除了躺平的,其他的都在从早到晚工作,下班后一个人吃个饭、喝酒,独自回到租住的单身公寓,几乎不与任何人交流。
有家庭的日本人,孤独感也是如影随形。
 
日本家庭最擅长的是 耻辱教育法,强调不要让家人蒙羞,不能给身边的人带来麻烦。
日本人以麻烦别人为耻,并且不断放大这种感觉,一旦自己给他人带去了麻烦,他们就不可自拔地愧疚。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日本小孩子从小都要自己洗漱穿衣,自己坐地铁去上学。
让父母带娃更是想都不要想,日本老人和子女有分开住的习惯,即使家里房子住得下。
而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,父母根本没钱让子女啃,60、70岁的老人依旧出去工作,已经是日本社会一种独特的现象。
 
这种氛围下,工作不如意,家庭又不温馨,想社交找朋友倾诉,才发现自己孤独的像空气一样,即使消失也没人注意。
与其窝囊,不如自己给自己一个升华。

2021年2月22日,日本内阁任命了首任孤独大臣坂本哲志,专门负责减少国居孤独感,解决自杀问题。
这个岗位在全球可以说日本是独一份的。
 
孤独久了,人就会偏执,生活压力大,工作被压榨,无人交流,偏执的日本人就想到了传统办法:自杀。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而前面说的日本中学生自杀数量创41年新高,某种程度就是成年人的压力传到给了学生。
 
大人生活压力大,回家拿孩子撒气,孩子性格便偏执,跑去向别人撒气,被欺负的孩子受不了就选择自杀。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日本这个民族自我们看来,很奇怪,或者说偏执,脑回路跟我们完全不一样。
对死亡的理解只是一个侧面,菊与刀这部书名字很巧妙的体现了日本人的民族特点,我看来是表面上温润如菊,内心在长期的压抑中残暴如刀。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可以说割裂,也可以说偏执,不过还是偏执更恰当。
 
什么是偏执?
百度是这么说的:偏激而固执。偏执型人格症状的科学解释几乎完美的体现在日本人身上:
 
过分自负;
病态嫉妒别人;
广泛猜疑别人;
认为周围都是阴谋;
不相信与自己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;
固执地追求自己认为合理,实际上不合理的利益;
 
想象日本这几百年几十年来的作为,看看日本条条都中奖了:
 
历史上徐福把日本从荒蛮时代带到了文明时代,可日本倒打一耙认为自己是正儿八经的文明国家,而中国才是未开化的野蛮国家,欧洲人他们也看不起,反正除了他们的没爹,谁都不行。
嫉妒中国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领土,从唐朝开始就觊觎中国,发动侵略战争后为了给自己找平衡对中国各种诽谤污蔑,最后忽悠得自己都相信自己仿佛是对的了;
满脑子都想着抢劫,所有的邻国各个遭殃;
75年前天天做梦干掉美国,仿佛无比勇敢,认为自己无所不能,结果一旦被教会做狗马上匍匐在地,再无任何反抗思想;
拒不承认在中国犯下的罪行,宁可跪舔美国,对美国军人献花圈,却认为自己侵略中国是理所应当;
 
中国希望日本能自立,能够成为真正的主权国家,日本人居然说:
我不做美国的附庸国,难道做你中国的附庸国?
日本人的这个想法,没有300年的脑血栓真的思考不出来。
 
国家标准是符合三项,即为偏执型人格障碍,日本至少中了6条,通俗的讲日本的偏执是一种精神疾病。
 
不客气的说,日本的民族性格的形成很畸形,就像前面起到的关于死亡的文化。
所以,自杀就成了日本文化的重要一部分,成为了日本的传统技能。
 
好了,我们最后总结下,日本人为啥爱自杀:
1、对自杀的宽容和病态美化;
2、畸形的从众心理;
3、心灵脆弱,经济发展不好就容易自杀;
4、深入骨髓的孤独;
5、偏执型人格;
深度 | 小日本要寻死,为啥都寻出了工匠精神?
如果再总结下就是:
日本人完全不负责任,对别人不负责任,对自己也不负责任;
福岛核事故的污水,直接往大海里倒,根本不顾及别人的感受,各种疯狂破坏环境,还把虚伪的自己包装成小清新;
也只有日本这样变态的民族,完全不敬畏生命,才能在二战的时候犯下骇人听闻的累累罪行。
日本的行为,几乎完美的符合偏执型人格、精神病人的一切诊断。
想想看,美国现在上杆子找中国谈,对中国的态度越来越谨慎,生怕惹中国不高兴,美国军方尤其担心中国战略误判…..
结果日本倒好,上蹿下跳,要为自己的爹出头,天天叫着要遏制中国,要协防蛙岛……
日本这是上杆子的要去当炮灰啊,生怕自己没机会。
这是要大规模自杀吗?
这不是神经病,啥是神经病?

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!

1、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,仅供大家学习参考; 2、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nghuozhiku.com/88615.html

(4)
上一篇 2021年10月13日 上午10:33
下一篇 2021年10月14日 下午12:19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