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载自:泥腿看客(ID:nituikanke)
1949年4月,当解放军发动总攻的命令时,还在南京蒋介石也在做着逃路的准备。有资料说老蒋要自尽,被儿子蒋经国劝住。其实老蒋可没有这样的打算,老蒋早为逃到哪里进行过谋划,所以提前派陈诚到台湾。而老蒋最初选择逃到哪里也纠结过,
从史料记载看,老蒋当时有三条跑的路线:一条路是跑到海南,想在海南立足,第二条是西南方向,也曾是老蒋选的路线,第三条就是台湾。但老蒋最终选择了台湾,也改变了中国历史。至今台湾还没有被解放。
其实一个人在纠结的时候,需要有一个高人给他拍板定夺。老蒋当时也无法确认到底逃到哪,但其中有一个人起了关键作用。在他的建议下,蒋介石才拍板去台湾。此人就是我国近现代开创人文理学的专家学者张其昀。
1、学者型政客
张其昀是浙江宁波人,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史地部。1923年,张其昀从南高毕业后,先后在国立中央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哈佛大学等任职。张其昀没出国留学,但到美国任教过。
1949年,张其昀成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秘书长,之所以能成为国民党高官,与一个人关,这就是蒋介石身边的智囊陈布雷。张其昀在国立中央大学任职时,与陈布雷相识。也正是这次相识,让陈布雷认为张其昀是个人才,于是就把张其昀推荐给蒋介石。
张其昀作为一个研究人文地理的学者,他并不懂军事。而且他在我国历史上也不太出名,但之所以被蒋介石赏识,主要还是因为陈布雷。
老蒋对陈布雷十分信赖,因此,陈布雷推荐的人,老蒋也很信赖。老蒋与张其昀聊天时,也认为张其昀是个人才。
1949年,张其昀随蒋介石到台湾,历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秘书组主任、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、教育部部长、国民党中央评议员兼主席团主席、总统府资政等职。
从张其昀的履历看,他更像是一个学者型的官员。先从教,后从政,晚年再次从事学术研究。不过张其昀有一个观点值得称赞,他提倡“华学”,所谓的华学,就是把中国各大民族的政治、文化、地理都纳入这个学科。因为西方把藏学、蒙学、满学等排除研究中国文化系列,张其昀认为容易造成分裂。
晚年张其昀还与其老师竺可桢隔空呼应,共同进行了“保钓”行动。他与竺可桢从不同角度写文章论述钓鱼岛不属于琉球群岛,而且台湾的出版的地图也明确标识出来。这一点值得称赞。
2、如何分析?
张其昀被任命为国民党的秘书长后,此时的老蒋已经日落西山,他感觉到情况不妙,为了早做打算,蒋介石曾与张其昀探讨,将来失败后往哪里躲避才稳妥。张其昀当即向老蒋建议到台湾。
为什么去台湾,而不去西南和海南?
张其昀给老蒋站在人文地理及政治方面,给蒋介石进行了深度分析。
关于张其昀建议老蒋去台湾的建议,有的史料记载,老蒋正在为去哪焦虑时,张其昀随口说了一句:“上上策是台湾”。这与老蒋不谋而合,于是老蒋把张其昀叫到密室,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张其昀给老蒋分析,如果以长江划界根本不可能实现,解放军必然能突破长江天险。而如果退到西南也不现实,虽然老蒋曾在抗战时退守到重庆,并作为陪都。但撤到川康一带,西南大山也不是屏障。如果退守海南岛也不行,因为海峡太窄,解放军必然能强渡过海。
张其昀认为退守台湾是上上策,他给老蒋5条理由:一是台湾物产丰富,能够满足军民需求。二是日本殖民台湾时曾留下很好的基础设施,如果加以利用,台湾很快就能发展。三是台湾海峡海面宽,解放军没有登陆经验,也没有大型军舰,更没有空中力量,很难渡过海峡。况且美国还会援助台湾,帮助老蒋防守。四是台湾交通便利,如果经营好了,能够富足发达。五是台湾很少与大陆接触,如果岛内出现内乱,也可迅速止乱,确保稳定。
老蒋对张其昀给的5条建议很认同,因此做好东撤的准备。其实老蒋之前也有打算,也分批向岛内派人,并运送了大量物资和黄金。但究竟哪个地方才是老蒋逃跑的最佳地点,需要有人给他定下决心。
3、结语
张其昀在台湾从政时间也很长,他一直伴随老蒋病逝。但张其昀在台湾时,除了从政,还发展台湾文化教育事业,创办新闻和出版组织及历史学会。1985年,张其昀在台湾病逝。
有资料曾说,如果张其昀不给老蒋出这个主意,或许全国早就解放了。其实历史没有如果,没有张其昀,老蒋也可能去台湾。因为从当时局势看,去西南路途遥远,不可能去。海南岛距大陆太近,已经是共识。
不过张其昀对台湾的分析还是很透彻的,后来我军为了统一台湾,有过一次战争,那就是金门之战,我军损失重大。我军当时没有渡海登岛作战的经验,也缺乏大型船只。在金门战役中,甚至从当地找小船,但战时船工竟然与解放军耍心眼,居然趁着夜间躲着不出船。种种因素限制了我军作战。
此后,又发生了朝鲜战争,但统一台湾的事一直没有停止。目前,统一再次提上日程,岛内那些“台独”分子慌得一批。
图片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。
1、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,仅供大家学习参考; 2、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nghuozhiku.com/8987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