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载自:动态大参考(ID:dongtaidacankao)
尽管拜登此前明言要“建立可预测的稳定的美俄关系”,可这会美国和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却变得更加“不可预测和不稳定”。俄罗斯与北约的联系基本中断,而此时白宫又在鼓动乌克兰、格鲁吉亚加入北约。显然欧洲在对俄冲锋陷阵,而美国却开始煽风点火和火上浇油。北大西洋的火药味越来越浓。
美英澳挑起AUKUS和潜艇风波之后,原本欧盟和北约誓言要重新确立对俄战略的。而俄罗斯与欧洲大国也确实在乌克兰问题上开始了谈判合作。不知何故,北约和欧盟国家突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,竟然主动与俄罗斯打起了外交战。
北约突然单方面宣布削减俄罗斯驻北约代表团人员。这等于是无端对外发起了外交战。此等的无理行径,俄罗斯当然要反击了。立即宣布暂停俄罗斯和北约的联络机构,这基本上等于是中断了与北约的交往。
在俄罗斯与北约紧张军事对峙的情况之下,双方中断了军事交流沟通的渠道,这是一个最危险的信号。特别是俄罗斯已经被极度激怒。如果此时双方的前沿阵地上有风吹草动的话,因误判而发生意外冲突的可能性就大增。
而原本要“建立可预测的稳定的美俄关系”的白宫,此时也似乎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。
前一天美副国务卿还实现了对俄的突破性访问,双方部分解除了外交人员的制裁,后一天美防长就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。这明显越过了俄罗斯的红线。必然进一步激怒俄罗斯。这更像是在紧张的局势上火上浇油。
那么欧洲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转变?而美国又为何也有如此的转变?
欧洲的转变可能与美国做工作有关。阿富汗撤军行动以及潜艇风波事件,对美欧关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。为此拜登和布林肯也做了不少工作。尽管不知道白宫对欧洲做出了什么样的承诺,可从法国让召回的大使返岗的情况来看,似乎法国和欧洲的态度有了转变。
接下来即将在欧洲有两个重要的国际会议。一个是G20,一个是气候峰会。或许白宫承诺在会议上解决问题。欧洲可能期望届时能够得到一个合理的说法,或可以说服美国,顾及到欧洲的利益和感受?
虽然拜登说要“建立可预测的稳定的美俄关系”,可欧洲与俄罗斯硬杠,更符合美国的利益。美国要“战略东移”,利用北约牵制俄罗斯,是必然的选项。至少不能让欧洲与俄罗斯形成合作之势,或相安无事。
在俄国与北约断绝联系之后,美国防长突访东欧,并公开承诺支持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。这等于是越过了俄罗斯的红线,更加激怒俄罗斯。这等于是火上浇油。俄罗斯必然会对此有后续动作。北大西洋就不太平了。
拜登既然要与俄罗斯“建立可预测的稳定的美俄关系”,为何一边积极与俄罗斯进行战略层面上的沟通,一边却又在激怒俄罗斯?如果俄罗斯与北约硬杠,用美国媒体的话说就是“俄罗斯与北约决裂撼动拜登对俄战略”。
难道美国在与俄罗斯“建立稳定关系的战略”又有所转变?或许是,也或许不是。
尽管此举对稳定俄罗斯不利,但毕竟还是把欧洲绑上了美国的战车。至少起到牵制俄罗斯的战略东移。这样美国就可以集中精力战略东移。
也或许,拜登意识到了战略东移困难,最终还是决定了以对俄战略为优先。俄罗斯虽然强大,但经济实力不济,更容易被摧垮。而在亚洲挑起冷战式对立,显然不占优。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危机以及朝核等问题上更需要合作。而经济复苏才是白宫最重视的“合作”。这可能意味着战略东移可能节奏要放缓。
不管拜登在打什么主意,可此举也确实是危险。美防长公开强调支持乌克兰与格鲁吉亚加入北约,这是俄罗斯的红线。
乌克兰与格鲁吉亚当然愿意加入以得到北约的保护。美防长这一承诺,这两个国家可能就会更积极申请了。
然而,格鲁吉亚当初就是因为要积极加入北约和欧盟,才直接招致了俄罗斯的军事打击。乌克兰则是直接被俄罗斯收回了克里米亚。这可都是直接的军事行动,也都是与这两个国家要加入北约有关。过去俄罗斯敢打,现在俄罗斯照样敢打。
现在就看欧洲大国如何看待美国防长这一表态了。欧盟早就明确了对俄罗斯是“遏制第一,接触第二”的战略。要遏制俄罗斯就要把前沿阵地推到俄罗斯门边。如果正式启动接受这两个国家加入北约的程序,俄罗斯激烈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。
原本双方就在海空上不断增强对峙,而俄罗斯此前甚至于开火驱离英国军舰,并在英航母周边导弹攻击演练。
日前,美国B1B战轰与北约战机联合演练,被俄罗斯视为是进行战术核武打击演练。虽然不能说这是典型的误判,至少是增加了强烈的不信任感或危机感。这个火药味就更浓了。
或许,美国可能还想借激化军事对立之机在东欧和日本部署中导。岸田一上来就向俄罗斯叫板,也可能就是得到了白宫的授意。
如此以来,北大西洋方向的局势就会更加紧张了。俄罗斯不会坐视北约在自己家门口架起大炮,也一定会针锋相对进行军事部署。一旦有意外的冲突,就不知道哪个国家先挨上一炮了。
俄罗斯没有退路,只能是一往无前。也就只能是以战止危险。而不管是美国还是北约,尽管忌惮俄罗斯,也不可能在气势上被压制。开了弓可就真没有回头箭了。
1、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,仅供大家学习参考; 2、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nghuozhiku.com/9377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