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7的60年:见证英美霸权的落幕

作者:北风

本文转载自:北风雪林(ID:beifengxuelin)

昨天,全球历史最悠久,数量最多,影响力最大的谍战系列电影迎来了第二十五部上映。

我的这篇文章并不是安利大家去支持这部电影,而是梳理007系列电影走过的60年,可以看到英美霸权由盛转衰,走向落幕的历史。

壹、00760年进化史

必须承认,我对007的初印象,还是和父亲一起在电影频道看007的老电影开始。

在西方“个人英雄史观”通行世界的几十年里,007应该是贯穿两代人的“英雄偶像”。

19522021007的正传电影一共拍摄了25部,先后六位演员诠释了007这一经典形象。

007的60年:见证英美霸权的落幕

007“形象”的变化,演员的选择,背后是西方“英雄审美”的六十年变迁。

007虽然在过去60年里,经历了6任演员,25部电影。

可这其中,第一任007拍摄了6部,第二任拍摄1部,第三任拍摄了7部,第四任拍摄了2部,第五任拍摄了4部,接着是现任拍摄了5部。

007的演员更迭,我们可以看到“炮灰规律”。就是当一个演员与一个角色绑定太深,突然换演员拍续集,肯定是“观众不买账”以及“抵制谩骂”的。

等到一个“炮灰”承担了所有的“失败和骂名”之后,观众经历了“心理低谷”,几年后就会接受一个全新的007形象。

因此,前五任007里,给人留下印象的只有三位。

007的60年:见证英美霸权的落幕

首任007的演员是老牌硬汉演员,影帝肖恩·康纳利,他在1962~1967年扮演了五次007,也让詹姆斯·邦德成为特工的代名词。

1969年,乔治·拉赞贝接替出演第6007,观众不买账,于是出现了1971年又换回肖恩·康纳利出演第7部的神奇操作。

肖恩·康纳利完成了“救场”之后,007终于迎来了另一个“长寿演员”,英国男神罗杰·摩尔。

007的60年:见证英美霸权的落幕

1973~1985年,罗杰·摩尔出演了7007,这一纪录已经空前,而且很可能是绝后的。

进入80年代后,也是西方电影伴随西方经济优势和西方话语权全面东征的时期,因此5060后那一代人,映入脑海的007多半是罗杰·摩尔的形象。

在罗杰·摩尔的007深入人心之后,第四任演员只出演了两部,演员就换成了皮尔斯·布鲁斯南。

1995~2002年,皮尔斯·布鲁斯南在八年里出演了四部007,他应该是7080后印象中最经典的007形象。

皮尔斯·布鲁斯南的007形象极为成功,因此他原本可以继续延长饰演时间,但他不希望被一个角色固定住自己,因此拒绝续约。

007的60年:见证英美霸权的落幕

在皮尔斯·布鲁斯南退出后,新演员的选择经历了一年多时间,全球许多“英俊小生”都进入过候选前列,结果最终公布人选是当年名不见经传的丹尼尔·克雷格。

我国院线第一步大规模上映的007电影,就是丹尼尔·克雷格的《007:大破皇家赌场》,因此9000后眼中的007形象,就是金发蓝眼睛的丹尼尔·克雷格。

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肖恩·康纳利,可以看到英美向全世界输出的是眼神锐利,脸部线条刚硬的传统坚毅英雄形象。

到了七八十年代的罗杰·摩尔,几乎披肩的长卷发,英俊俏皮的笑容,向全世界输出的是潇洒不羁,风流倜傥的帅哥特工形象。

这种“自由不羁”,与西方要向世界传达的价值观天然契合。

进入九十年代,皮尔斯·布鲁斯南是“老派经典”英伦绅士的回归,布鲁斯南的007,给人的感觉是“讲究”并且“有逼格”,这种英伦风和仪式感,是英美凌驾在“西方传统流行文化”之上的高级感。

在皮尔斯·布鲁斯南营造了007的绅士风度以及“高级感”之后,从未证明过自己的蓝眼金发小人物,丹尼尔·克雷格,从被选中开始,就认为是“过渡型炮灰”人物。

因为一个“深入人心”的皮尔斯·布鲁斯南之后,全球都预判要有个毛头小子来承受“影迷的不满和嘴炮”。

007的60年:见证英美霸权的落幕

在全球影迷准备好炮弹之后,间隔四年的《007:大破皇家赌场》正式上映。

锐利蓝眼,金色短发,动作犀利干练的007让人耳目一新,而且,皇家赌场的邦女郎,一改过去“暴露”,“浅薄”,“任务就是滚床单”的设定。

伊娃·格林首次诠释了有些东方悲情宿命感的“邦女郎”。

2006年《大破皇家赌场》,全球票房4.5亿美元,从悬疑谍战剧情,到邦德人设,再到邦女郎的人设,全部都赢得影迷赞誉,丹尼尔·克鲁格也正式打破“长寿007演员”接班人必是炮灰的噩运。

20062021年,算上上映前的选角和拍摄周期,丹尼尔·克雷格扮演007时间跨度接近18年。

因此,金发蓝眼,凶悍硬朗,人狠话不多的邦德形象,是新世纪一代人对“特工英雄”的审美趋势。

可惜丹尼尔·克雷格的007生涯,经历了2008年的好莱坞编剧大罢工,过去五年英美影视业的资本寒冬,以及2020年的新冠疫情,让“饰演年限最长寿”的丹尼尔·克雷格,仅仅出演五部007.

如果丹尼尔·克雷格是在一个影视行业如同朝阳的新兴国家,用18年出演系列角色,恐怕早就打破了上世纪罗杰·摩尔创造的7007纪录。

贰、西方英雄叙事的坍塌

007电影六十年“特工形象”的变迁背后,是全球“英雄审美”的变迁。

同时,007电影过去六十年“剧情与反派”的变化,则是美英霸权盛极而衰的博弈史。

在六七十年代的007电影里,充斥着大量的“冷战剧情”,背景也就是英美霸权与苏联的明争暗斗。

到了皮尔斯·布鲁斯南时代,007也进入了后“苏联”时代,电影中的反派变成了“chao鲜”与东欧苏联遗留势力,或者说冷战已死,可是抱有“复辟冷战”精神的人,成为007硬怼的反派势力。

007的60年:见证英美霸权的落幕

到了新世纪,丹尼尔·克雷格时期的007叙事,反派力量开始聚焦为“邪恶组织”,“恐怖势力”,这是911事件发生后,全球更多的谍战电影,也从“大国战争”开始转为“恐怖威胁”。

可是从2006年的《皇家赌场》到2021年的《无暇赴死》,007的反派刻画,一直是“首领有反社会人格”的“神经质变态”,这样的人掌控者类似“共济会”这样据说可以【幕后操纵全球政治经济战争】的庞大组织,总是能够摧毁美国或者英国的情报总部,最后由邦德一个人在结尾实现反杀和营救。

但是从2015年的《幽灵党》,到2021年的《无暇赴死》,无论从票房成绩,还是全球评价,全球民众都越来越无法接受“欧美救世”的个人英雄主义设定。

这次《无暇赴死》的剧情设定,更是堪称“英美霸权终结的修罗场”。

在新电影里,反派组织占据了“日本和俄罗斯的一个争议岛屿”,在上面进行“基因武器的研究”。

如果对照现实,这里恐怕是俄罗斯实际控制,日本一直讨要的“北方四岛”。

007的60年:见证英美霸权的落幕

在剧情里,邦德沟通了英国特工总部老大,老大说英国军舰正好在岛屿周边巡航,然后就命令英国驱逐舰,对着俄罗斯控制的岛屿发射大量导弹,摧毁“基因武器”的实验基地。

英美编剧在构思这段剧情,在拍摄这段剧情的时候,恐怕还在英美霸权的幻梦里。

到了今年,英国舰队刚刚在黑海,遭遇俄罗斯迎头警告炮击,被自家媒体拍了视频都畏畏缩缩不敢承认。

这样的“皇家海军”,敢于向俄罗斯控制的岛屿发射导弹?哪怕是以“摧毁恐怖组织”的名义,你别说英国,你给美国十个胆,拜登敢向俄罗斯发射导弹?

007的60年:见证英美霸权的落幕

最终,英国发射的导弹摧毁了基因武器基地,也迎来了丹尼尔·克雷格的“邦德时代”最终落幕。

有些疲倦而萧索的邦德,最终主动选择落幕,似乎映照着英美霸权的落日余晖,在“烟火般”的导弹爆炸中,沉入海底。

叁、007为什么从不抹黑挑衅中国?

就在007电影全球热映的时刻,欧美媒体不忘“煽风点火”。

多家欧美主流媒体,聚焦007系列电影,六十年来,25个反派,从来没有“击败中国”。

可见在媒体眼里,一个全球征战的“特工英雄”,六十年来却一直避免与中国对抗,避免将中国描述成“世界反派,人民公敌”,是不称职的。

国内一些媒体认为,“007系列”六十年来,不将中国列为“反派势力”,是因为看重我国的电影消费市场,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,但不会是主因。

007电影60年拍摄了25部,在前期影响力最大的20部电影时期,没有一部引入中国大荧幕。

007的60年:见证英美霸权的落幕

2006年丹尼尔·克雷格的《大破皇家赌场》,在两个多月后的2007年年初被引进,票房在全球票房只是零头。

007电影的系列最高票房是2012年的《大破天幕杀机》,全球票房超过11亿美元,中国票房不足5%.

上一部《幽灵党》,全球超过8亿美元票房,我国几乎同步上映,贡献票房5亿多人民币,换算后不足8000万美元。

今年受疫情以及西方英雄电影在国内的疲软大环境,《无暇赴死》的内地票房,在007的全球总票房里,占比不会超过10%

也就是说,007系列电影,前二十部在中国院线收益为0,过去十五年的五部电影,累计收益比不上一部《复仇者联盟4》。

相反,好莱坞真正在我国大杀四方的是“超级英雄”类电影,我国的票房,往往超过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全球其他所有市场之和。

可是即便如此,当拥有“反华刻板角色傅满洲”的《尚气》开始制作后,我国作为第一市场,并不能让好莱坞资本屈服放弃。

007的60年:见证英美霸权的落幕

过去二十年,我国一直有庞大的“正版美剧”市场。

当年“反恐二十四小时”最初问世的时候,在中国火热程度直逼《越狱》,总在24小时内拯救妻子,女儿与美国的鲍尔,也是仅次于007,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特工。

可是“反恐二十四小时”的后期多季制作,都将中国力量描述为颠覆全球的最大反派。

与鲍尔纠缠后续几季的第一反派,居然是“中国驻美大使”。

当年中国的“美剧市场”,或者后续几十年的“文化潜力市场”,难道就不能吸引“反恐二十四小时”制片方么?

因此,仅仅就说“潜力市场大,赚钱机会多”,就让欧美制作人和演员都不反华,这是不可能的。

007的60年:见证英美霸权的落幕

只能说,在编剧团队的“世界观架构”中,在一个团队对“颠覆世界的势力”认知中,007制作团队,从没有受“反华思潮影响”,这是难能可贵的。

今年《无暇赴死》的剧情,开创性的选用“基因传染病毒”为反派消灭世界的武器。

这种“传染病毒”,根据“基因序列”,专门消除特定族群,只是这些“特性”,就让人不寒而栗,这不是西方最初构建的“新冠阴谋论”蓝本么?

只要稍有“野心”,这种特殊病毒都可以往反华的方向引导,就算被中国10%的市场份额隔绝,在阴谋论盛行的英美两国,会有更加爆炸的“票房成绩”。

可是007团队没有,一个“基因标记,消灭特殊族群”的传染病毒,最终仅仅是用来消灭一个“家庭”的武器而已。

这种“叙事方向”的选择,至少在我们“谁是敌人,谁是朋友”的鉴别中,不宜误伤。

肆、希望未来的007能够实现文化和解

今年007是丹尼尔·克雷格的谢幕,同时制作方已经放出风声,未来的邦德很有可能是一位女性。

美国超级英雄的圈子里,漫画都是先于电影制作,在最新的超级英雄漫画里,“美国队长”已经变成了黑人,最新的“超人”将是有“双重认知”的双性恋者。

007的60年:见证英美霸权的落幕

除了有一位女朋友,超人还将拥有一位男朋友,是“日本亚裔”。

美国主流文化之一,超级英雄文化的演变,可以看出美国要将叠BUFF的“政治正确”推向全世界。

在这一部“男邦德”谢幕的电影里,制作方安排了一个新角色,在邦德退休的状态下,一位黑人女特工继承了邦德的“007”代号。

007的60年:见证英美霸权的落幕

如果你认为黑人,女性已经是叠buff的全部?这位黑人特工还特意留着寸头,非常中性的装扮,不排除后续的人设里,增加“性别或者性向”上的新人设。

不过幸好,全球的“英雄审美”并没有最终扭矩,这位刻意讨好政治正确的“007新形象”,在全球各大市场骂声一片。

由此可见,过度追求政治正确的“角色设定”,只会迎来全球反感。

相反,古巴女演员安娜·德·阿玛斯扮演的“新女特工”形象惊鸿一现,却在全球收获极高的赞誉。

007的60年:见证英美霸权的落幕

安娜饰演的女特工,有“新扎师妹”活泼,蠢萌的一面,执行任务时,又能瞬间切换,变成干练飒爽的女特工,任务结束后再次回到“反差萌”的状态,全球影迷都在抱怨“安娜”的戏份太少。

在女性意识觉醒的当下,在“特工英雄”的叙事中,增加“女性特工”角色,我们认为无可厚非。

在詹姆斯·邦德经历六十年,走向疲态和审美疲劳之后,出现飒爽的“女性”007,全球男观众是买账的。

007的60年:见证英美霸权的落幕

就像盖尔·加朵的《神奇女侠》,斯嘉丽·约翰逊的《超体》,《黑寡妇》,全球男性观众从不排斥女性出现在超级英雄团队里。

可是一定要把新角色的buff叠满,一定要007是女性的前提下,还要黑人,寸头男人婆,甚至要在性向和性别上突破,这就“过犹不及”了。

这次的《无暇赴死》中,丹尼尔饰演的克雷格,与安娜饰演的女特工告别的镜头,被全球影迷认为超越结尾的“谢幕”,这种新老特工的告别,才是最好的谢幕与传承。

演员安娜是古巴人,属于拉丁女演员,在好莱坞,女演员加上拉丁少数族裔,已经是很不错的buff了,制作方真的不用再加了!

丹尼尔的007伴随欧美霸权的最后余晖已经落幕,但007的故事还会发生。

希望007的未来,在拉丁演员安娜的传承下,能够带来的不是“男女冲突”,而是更广泛的“男女和解与审美共鸣”。

也希望007的未来,保留不反华的底色,继续演绎惊险故事!


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!

1、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,仅供大家学习参考; 2、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nghuozhiku.com/96673.html

(1)
上一篇 2021年10月31日 上午11:09
下一篇 2021年10月31日 上午11:24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